“联觉又称通觉,指以感知、表象到意象形成过程中感觉挪移转化、渗透的心理现象。”即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领域的感觉。在日常生活中,视觉、听觉、触觉、觉、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。在审美活动中,联觉心理现象是经常出现的。主观性色彩引起的联觉属于视觉与其它领域感觉的沟通,是较为普遍的联觉现象,也是画家借助以表现主观感受的方式之一。
主观性色彩与嗅觉之间存在联觉。如“甜蜜的味道”会使人想到橙色,“清凉的味道”会使人想到蓝色。另外还与触觉间也存在联觉。如明度高的色彩给人感觉较“硬”。明度低的颜色给人感觉较“软”.纯度高的颜色显得较“硬”,纯度低的颜色显得较“软”。一般来说,纯度高而明度高的颜色给人感觉光滑细腻,而纯度低又灰暗的颜色给人感觉粗糙。比如米勒《晚钟》中的土地是棕色,给人感觉松散、厚重。可以看出,画家用色并不着眼于质感的表现而更偏重于主观性色彩的运用。主观性色彩与听觉之间的联觉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联觉形式。如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曾表现“像洪钟一样响亮”的红色。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也认为,艺术家在需要的时候,应该有能力把色彩“敲响一。康定斯基说过:“色彩的调子和声音的调子一样,结构非常细密,它们能唤起灵魂里的各种感情”。近代西方美学已把联觉纳入到审美心理学的范畴。现代心理学也表明,审美感受是以某种感官的传导在大脑皮层上,唤起人的全面感觉的活动时对审美对象做出的反映。所以画家要充分调动视觉、听觉、嗅觉和触觉等感官来实现对物象的全面把握。视、听是主要审美官能,可是如果光有视、听觉而失去触觉、味觉,对象便似乎成为一种只可理解而不能肯定的虚幻的存在,缺少对世界最直觉的感性经验和确证。但光有触觉、味觉而失去视觉、听觉,对象则会变得浑浊一片而不可理解。色彩的联觉因人而异,但总体上有着共同感觉。所以,重视对主观性色彩与各感官的联觉,充分调动各种感官,扩展色彩的表现力,使色彩对各方面所表达的感受更加充分。